2019年10月,人民銀行等六部門正式批復在上海市等十省市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人民銀行上??偛糠e極響應,統籌協調轄內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總行指導及上海市政府支持下,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廣泛應用。
截至目前,上海市23項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項目穩步推進,其中19項試點項目已上線運行。從對接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到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優化民生服務,上海發展金融科技目標明確,前景廣闊。
強化頂層設計 對接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
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是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方向和動力。人民銀行上??偛糠e極爭取上海市政府支持,和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雙牽頭,會同六個市委辦局建立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工作協作機制,協力推進試點工作高效開展。
為貫徹落實《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2019年10月29日,人民銀行上??偛砍雠_《關于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導意見》,提出40項指導意見,聚焦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發展目標,著力挖掘上海金融科技發展潛能,激發金融科技發展活力,提升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質效。
2020年1月8日,上海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計劃5年內將上海打造成金融科技的技術研發高地、創新應用高地、產業集聚高地、人才匯集高地、標準形成高地和監管創新試驗區,將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增強金融惠民服務能力
為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交通銀行建立智慧信貸服務平臺,結合人行征信、工商紅盾、直高法、行政處罰、企業納稅、房產評估等數據對中小微企業進行綜合分析,給予中小微客戶線上授信額度。截至6月21日,累計簽約客戶209.88萬,當前有效簽約客戶192.48萬,發放貸款656.28億元,貸款余額191.1億元。
大數據、云計算、支付標記化等技術為提升金融服務效能提供了保障。人民銀行上??偛砍掷m推進金融與行業融合的試點應用,提升普惠金融的質量與水平,力爭實現“金融為民”。
中國銀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多應用普惠金融服務項目”依托行業支撐綜合服務、場景服務、支付標記、云計算資源等平臺,在交通出行、智慧停車、校企園區、行業快速接入、行業綜合服務等領域開展金融與行業融合的試點應用。目前,銀聯移動支付產品已在全國逾1700個市縣公交及34個城市地鐵上線。以上海地區為例,銀聯乘車碼覆蓋全市近1.6萬輛公交車及輪渡,累計服務用戶超5000萬人次;在高校和企業園區,通過接入超過70家服務商,銀聯支付已服務全國近2000座校園、近4000座企事業園區;為打造跨場景支付生態,銀聯數字禮券平臺已接入22家禮券服務商,上線213個品牌、1087款禮券,聯動行業頭部商戶,開創了與品牌方共投共建的運營新模式。
開展基礎設施自主研發 提升核心競爭力
當前銀行業務系統面臨數據庫單點瓶頸、高并發交易承載難、總體成本高和關鍵技術不可控等難題,交通銀行持續關注業界數據庫和生態發展,啟動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研發,以應用驅動的迭代模式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突破。
目前,交通銀行自研分布式數據庫系統已成功應用于多套生產系統,充分驗證了其海量數據存儲、橫向擴展、7×24小時服務、復雜SQL處理和高并發事務處理的可行性。2019年上線的主機交易下移項目,將全行1.75億張借記卡數據下移至自主研發的分布式數據庫,分流日常借記卡應用交易量的50%,解決了分布式數據處理及潮汐式業務增長的技術難題。借記卡網上支付交易壓測峰值在今年提升到8000TPS,是去年的2倍多。
完善風險監測評估體系 筑牢金融安全防線
大數據時代對風險監測評估提出更高要求和標準,全面、高效地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是筑牢金融安全防線的基礎。上海票據交易所的“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化票據交易風險監測預警平臺項目”采用大數據技術架構,將多個系統的數據融合匯總,實現票據市場全量基礎數據統一存儲,并實現了海量交易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分析,實時數據處理達到秒級響應。該項目已于2019年12月28日正式上線試運行,系統建立了3項中小銀行票據流動性監測指標、2項市場結構分析監測指標、2類違約情況監測指標,實現了日間交易信息實時同步、實時分析和處理,完成30多個主題、200多個維度、上千枚舉項的自定義報表統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聯合上海市相關政府部門,加快推進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工作,確保各項試點任務按時、保質、高效完成。組織試點參與單位加強成果宣傳,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同時加強成果管理,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全國推廣提供借鑒?!比嗣胥y行上??偛肯嚓P負責人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